晨会结束后,团队里的气氛明显活络了不少。
几位资深的同事围到苏晴身边,做着自我介绍,试图给新总监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苏晴保持着得体的微笑,一一回应,举止无可挑剔,但那种淡淡的距离感始终存在。
林墨坐在自己的工位上,手指无意识地在键盘上敲打着,目光却忍不住飘向被人群簇拥的苏晴。
阳光从她身后的落地窗洒进来,给她周身镀上了一层金边,让她看起来更加耀眼,也更加遥远。
“嘿,林墨,发什么呆呢?”
同事小悠凑过来,压低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新来的总监也太有范儿了吧!
又美又飒!
感觉我们部门要焕发第二春了!”
林墨回过神,勉强笑了笑:“嗯,是挺厉害的。”
“你说,她这么年轻就这么厉害,会不会特别难搞?”
小悠继续八卦着,“我看她刚才讲话,一句废话都没有,眼神好锐利的感觉。”
“可能……只是比较专业吧。”
林墨心不在焉地附和。
苏晴的眼神确实锐利,但那种锐利似乎独独绕开了她。
这种感觉很奇怪,就像你明明站在人群里,却偏偏感觉有一把无形的伞,为你遮挡了所有的目光雨露。
“焕新”项目组很快正式成立,召开了第一次内部会议。
林墨作为项目的核心视觉设计,座位被安排在了长桌靠近苏晴的一端。
这让她更加坐立难安。
会议中,当林墨需要汇报自己的初步构思时,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自信。
她讲述的时候,能感觉到苏晴在认真听,偶尔会因为她的某个点子而微微挑眉,或者在她停顿的间隙,提出一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首指核心。
但自始至终,苏晴的目光大部分时间落在她面前的笔记本上,或是投向正在播放概念图的投影屏幕。
即使偶尔抬眼,视线也仿佛是穿透了她,落在她身后的某处虚空。
当林墨忍不住望向她,试图捕捉她的视线以寻求反馈时,苏晴却总是恰好在那个瞬间低下头记录,或者转向另一边询问其他同事的意见。
这种精准的“错过”,一次可以说是巧合,两次、三次……就变得像一种刻意为之的回避。
不是错觉。
林墨的心一点点沉下去。
这种被特定对象“无视”的感觉,比首接的批评更让人难受。
它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心头,不致命,却时刻提醒着你它的存在,带来一种绵密而持久的酸胀感。
她开始不自觉地反思自己。
是昨天的表现真的太差劲了吗?
还是今天自己的汇报哪里出了问题,让她不满意?
或者……她是不是对自己有什么偏见?
会议在苏晴清晰高效的总结中结束。
她站起身,目光再次扫过全场:“今天的讨论很有成效,辛苦大家。
接下来按照分工推进,有问题随时沟通。”
她的目光终于有一次,似乎是不经意地,从林墨的脸上快速掠过,快得让林墨几乎以为是自己的幻觉。
但那目光没有任何停留,也没有任何温度,就像清风拂过水面,不留一丝痕迹。
苏晴率先离开了会议室,留下团队成员继续讨论细节。
林墨坐在椅子上,感觉有些无力。
她端起己经凉掉的咖啡喝了一口,苦涩的味道从舌尖蔓延到心里。
“林墨,你刚才提的那个色彩情绪板的点子真不错!”
坐在对面的同事李锐笑着对她说,“苏总监好像也挺感兴趣的,还特意问了一句。”
林墨愣了一下:“是吗?”
她完全没注意到苏晴对她点子的特别关注,她的全部心神,都被那种无处不在的“回避”所占据了。
“是啊,看来新总监对视觉部分要求很高,你得多费心了。”
李锐鼓励道。
林墨挤出一个笑容:“我会努力的。”
她确实需要努力。
不仅是为了项目,似乎……更是为了能堂堂正正地、获得那个人的一次正视。
姐姐,你到底为什么,不肯看我一眼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