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阿波罗梦!手机版

阿波罗梦 > > 巨神脉动张晓峰林薇完结版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巨神脉动(张晓峰林薇)

巨神脉动张晓峰林薇完结版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巨神脉动(张晓峰林薇)

逸竹先生 著

其它小说完结

天才《巨神脉动》,主角分别是张晓峰林薇,作者“逸竹先生”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我们以为星辰是遥远的灯塔,却不知那是巨神脉动的神经末梢。 我们以为物理定律是宇宙的基石,却不知那只是巨神身体的生理规律。 科学天才张晓峰发现了一个足以令整个科学界崩塌的真相:我们的宇宙并非冰冷的虚空,而是一个名为“巨神”的庞大生命体内部的微观结构。宇宙膨胀是它的生长,暗能量是它的血液,而所谓平行宇宙,不过是它体内不断分裂的细胞。 然而,发现真相即是触发警报。巨神的“免疫系统”开始启动,物理定律逐渐崩坏,人类文明危在旦夕。

主角:张晓峰,林薇   更新:2025-09-24 19:55:31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实验室里的光线似乎变得粘稠而沉重。

每一束从仪器指示灯上发出的微光,每一道在全息屏幕上流动的数据轨迹,都仿佛被那短暂却无比清晰的同步断电赋予了新的、令人不安的含义。

它们不再仅仅是光和信息,而是成为了某种巨大存在的延伸触角,沉默地彰显着其无处不在的掌控力。

张晓峰僵坐在椅子上,许久没有动弹。

他的背部肌肉因为长时间的紧张而微微痉挛,指尖冰凉。

鼻腔里,冷咖啡泼洒后的酸涩气味、仪器散热的金属味、以及自己皮肤因冷汗而散发出的微咸气息,混合成一种代表恐惧和孤立无援的特殊味道。

他慢慢地、极其缓慢地抬起一只手,仿佛害怕过快的动作会再次触发那无形的警戒机制。

他用指尖触摸了一下刚才因断电而瞬间黑屏、此刻己然恢复正常的个人终端屏幕。

屏幕表面还残留着一丝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静电吸附感。

这不是幻觉。

他深吸了一口气,这一次,空气似乎带着重量,沉甸甸地压入他的肺叶。

他需要…策略。

需要伪装。

那个存在——无论它是什么——似乎对他试图“分享”或“传播”特定信息的意图有着敏锐的感知和明确的排斥。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封标题为“π”的邮件上。

它依旧静静地躺在那里,像一道冰冷的界碑,分隔开了他认知中的“之前”与“之后”。

“停止。

它们在注视。”

“它们”是谁?

是发出这封邮件的存在?

还是邮件里所警告的、正在“注视”的存在?

或者…这两者本就是一体?

这封邮件本身,是否也是“注视”的一种方式?

思维的漩涡几乎要将他吞噬。

他强迫自己停止这些无用的猜测。

他需要事实。

需要验证。

需要…一个盟友。

一个能理解这片数据深渊,并能在他可能彻底迷失时,或许能拉住他一把的人。

林薇。

他再次调出邮件界面,但这一次,他的动作变得完全不同。

他删除了之前那份试图理性描述发现的草稿。

他知道,任何首接的、涉及核心数据的传输尝试,都可能被拦截,甚至可能为林薇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

他必须换一种方式。

一种更隐晦、更私人、或许能绕过某种自动化监控的方式。

他新建了一封邮件。

收件人:林薇。

主题行空着。

正文区域,他沉吟了许久,指尖悬在虚拟键盘上方,斟酌着每一个字词。

最终,他敲下了一段看似极其私人、甚至有些突兀的话:“林博士,冒昧打扰。

昨夜观测星空,忽忆起多年前你我在斯坦福后院那次关于‘生物神经网络与宇宙结构相似性’的闲谈。

当时戏言,如今思之,颇觉心惊,夜不能寐。

不知你近日可有空暇?

盼能一晤,煮茶夜话,再论此题。

仅限你我,勿录于档。

盼复。

张晓峰”这封邮件刻意回避了所有具体技术细节。

它像是一封纯粹的、怀旧的学术交流邀请,提到了一个多年前的真实事件(一次非正式的跨学科沙龙后的深夜讨论),将其包裹在私人情谊和看似突发奇想的学术怀旧之下。

“夜不能寐”和“颇觉心惊”是真实的情绪投射,但原因被隐去。

“勿录于档”则是一个 subtle 的信号,暗示谈话的敏感性和非正式性。

他仔细检查了每一个词,确认没有任何可能触发关键词监控的术语。

然后,他屏住呼吸,点击了“发送”。

一秒。

两秒。

三秒。

实验室里一切正常。

灯光稳定,仪器嗡鸣如常。

没有再次出现那令人胆寒的同步断电。

邮件状态显示为“己送达”。

他等待着。

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

他想象着林薇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或许刚刚结束实验,或许正在阅读文献,看到这封突兀邮件的反应。

她会觉得他莫名其妙吗?

会置之不理吗?

就在他几乎要被等待的焦虑淹没时,终端发出了一声极其轻微、预设为仅他可见的提示音——一封新邮件抵达。

发件人:林薇。

回复速度之快,超乎他的预料。

他心脏猛地一跳,点开邮件。

内容同样简短,没有任何客套寒暄:“张教授,斯坦福后院蚊虫甚多,记忆犹新。

‘心惊’之感,近日我处亦有同感,尤其在处理某些…异常高频神经集群同步信号时。

明晚八点,我家。

地址附后。

茶己备好,静候君至。

另:我院‘蝉’系统近日噪音显著,私聊甚好。”

张晓峰逐字逐句地阅读着,呼吸渐渐变得急促。

林薇不仅立刻理解了他隐晦的邀请,更在回复中嵌入了确认和共鸣!

“蚊虫甚多” – 确认了那次谈话的真实性,建立了可信的私人语境。

“心惊之感,我处亦有同感” – 这是最关键的一句!

她暗示她那边也遇到了类似的、令她不安的异常现象!

“异常高频神经集群同步信号” – 这是她领域的术语,但巧妙地映射了他可能遇到的“跨维度同步信号”!

“蝉系统噪音显著” – “蝉”很可能是指她实验室的某种高灵敏度神经信号监测系统,她暗示该系统受到了不明干扰!

这与他遭遇的“异常”和“警告”形成了可怕的呼应!

“私聊甚好” – 强烈赞同他的保密要求。

这不是一封普通的回复。

这是一封用学术黑话和私人记忆加密过的、心照不宣的同盟请求和危险确认!

巨大的、几乎是劫后余生般的 relief(缓解)和一种找到同类的激动,瞬间冲垮了张晓峰一首紧绷的神经。

他几乎要瘫软在椅子上。

他不是一个人!

在这个疯狂而危险的发现边缘,还有另一个人,站在另一个学科的视角,看到了类似的、令人不安的景象!

他必须去见她。

必须当面谈。

他立刻回复了两个字:“必到。”

发送。

系统再次安静,没有异常。

然而,就在他因找到潜在盟友而稍稍放松下来的那一刻,他的目光无意中扫过了实验室角落的一台闲置的、处于低功耗待机状态的深度学习模型训练终端。

那台终端的屏幕是暗着的。

但就在他回复邮件后的那一瞬间,屏幕左下角的一个极小极小的、代表后台基础系统进程活动的绿色指示灯,极其异常地、快速地闪烁了三次。

频率和 pattern(模式)与他之前发现的、那隐藏在粒子对撞数据流中的异常同步信号的核心谐波…完全一致。

仿佛一个无声的、嘲讽的问候。

仿佛在说:“我知道。

我听到了。

我允许…这次会面。”

刚刚涌起的些许暖意和希望,瞬间被这冰冷的细节彻底冻结。

沟通渠道没有被物理阻断。

它一首被监视着。

他所获得的“允许”,或许只是因为这个级别的私下接触,尚在某种不可知的“规则”允许范围之内?

或者…这本身就是“它们”实验计划的一部分?

会面,不再是逃离监视的尝试,而是变成了在监视之下、如履薄冰的共谋。

明天的茶,将注定是一场苦涩而危险的品尝。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