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阿波罗梦!手机版

阿波罗梦 > 穿越重生 > 错位时光里的逃跑后续

错位时光里的逃跑后续

文小闲 著

穿越重生连载

《错位时光里的逃跑后续》男女主角林如兰周是小说写手文小闲所精彩内容:初春的风带着凉穿过机关大院里两排高大的梧桐落在三楼“老干部活动室”的窗台林如兰刚把最后一份《小微企业政策解读手册》核对叠整齐放进印着“机关内退人员资料袋”的文件袋抬手看了眼墙上的挂钟——下午五点十比平时帮老同事整理材料的时间早了一刻她动作熟练地收拾好桌将那支用了十年的钢笔插进墨蓝色笔袋(笔袋上还绣着当年机关的LOGO),又把叠得整齐的米色风衣搭在臂帆布包侧兜露着...

主角:林如兰,周阳   更新:2025-09-26 21:17:5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初春的风带着凉意,穿过机关大院里两排高大的梧桐树,落在三楼“老干部活动室”的窗台上。

林如兰刚把最后一份《小微企业政策解读手册》核对完,叠整齐放进印着“机关内退人员资料袋”的文件袋里,抬手看了眼墙上的挂钟——下午五点十分,比平时帮老同事整理材料的时间早了一刻钟。

她动作熟练地收拾好桌面,将那支用了十年的钢笔插进墨蓝色笔袋(笔袋上还绣着当年机关的LOGO),又把叠得整齐的米色风衣搭在臂弯,帆布包侧兜露着半本《内退人员管理办法》,这才起身往外走。

去年因为长期伏案落下的腰椎间盘突出和轻度高血压,45岁的她从机关政策研究室办理了内退。

如今每月领着西千多的内退工资,偶尔帮老同事整理政策材料赚点补贴,日子不算富裕,却足够支撑她和儿子周阳的生活了。

十年机关工作,她早养成了规律的习惯: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煮一锅小米粥,配着自己腌的萝卜干,煮两个鸡蛋,再去叫上高三的周阳吃早饭。

七点十五分,她准时出门,骑十分钟自行车到机关大院,提前半小时把当天要整理的政策文件按“紧急程度”分好类;晚上六点前必定到家,赶在儿子周阳下晚自习前做好晚饭。

两菜一汤,口味都是儿子从小爱吃的——这样的日子,从三年前丈夫周岳突发心梗走后,就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底色。

走出机关大门,自行车筐里静静地躺着早上从菜市场精心挑选的新鲜青菜和一块里脊肉。

周阳今年即将面临高考的挑战,晚自习要一首持续到晚上九点才结束。

林如兰深知儿子此刻正处于需要大量消耗体力的关键时期,必须确保他能摄取到充足的营养。

她骑着自行车,缓缓地穿过那条熟悉无比的街道。

街道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散发着生活的气息。

路过街角那家曾经和丈夫一起经常光顾的水果店时,老板娘热情地笑着招呼道:“林姐,今天要不要带点草莓呀?

这可是刚到的,甜得很呢!”

林如兰停下了车,目光落在了那些鲜艳欲滴、饱满圆润的草莓上。

她轻轻拿起一颗,仔细端详着。

草莓那诱人的色泽仿佛在诉说着甜蜜的故事。

此刻,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过去。

那时,周岳还在她的身边。

他总是记得她和儿子对草莓的喜爱,每次路过水果店,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下一些带回家。

回到家后,他会细心地将草莓洗净,然后递给她们母子俩。

那时候的儿子还小,嘴里吃着草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露出两颗可爱的小虎牙,还不停地叫嚷着:“爸爸买的草莓就是甜!”

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林如兰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

“称两斤吧。”

她声音轻了些,付完钱把草莓放进车筐,重新跨上自行车。

回到家,打开门的瞬间,屋子里静得能听到挂钟滴答的声响。

客厅的茶几上还放着周阳早上没来得及收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里面还夹着一张她昨天帮老同事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补贴政策摘要”。

周阳昨晚睡前还问过她:“妈,以后考去外地,能不能自己申请补贴?”

林如兰放下东西,先去阳台把早上晾的衣服收进来——周阳的校服衬衫、自己的格子衬衫。

衣服叠好放进衣柜后,她不由从最上层的收纳盒里拿出她的内退证,红色封皮有些磨损,每次打开这个盒子,她都说不上是一种什么感觉,如果不是身体的原因,她现在还是正八本的机关干部,工资也不会像现在,每月只有西千多。

厨房里,她系上围裙,先淘米下锅,让电饭煲慢慢煮着米饭,然后开始处理里脊肉。

刀刃切在肉上,发出规律的笃笃声,这声音曾是家里最寻常的背景音。

那时周岳总会从背后抱着她,下巴抵在她肩上,说“老婆辛苦了,今晚我洗碗,你去看会电视去吧。”

周阳过去喜欢在客厅里写作业,时不时喊一句“妈,我爸什么时候回来啊?

我想吃他做的红烧肉。”

可现在,厨房里只有她一个人的身影,连水流过水槽的声音,都显得格外清晰。

七点半,米饭煮好了,青椒肉丝和冬瓜丸子汤也端上了桌。

林如兰把给周阳留的饭菜用保温罩盖好,又去他的房间收拾。

书桌上堆着高高的课本和习题册,台灯亮着暖黄色的光,桌角放着一张一家三口的合照。

那是周阳小学毕业时拍的,周岳搂着她的肩,儿子周阳站在中间,笑得一脸阳光,露出两颗小虎牙。

林如兰手指轻轻拂过照片上丈夫的脸,眼眶微微发热。

她记得周岳走后的那段日子,周阳才刚上初中,原本每天叽叽喳喳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

以前放学回家,总会把学校里的趣事说个不停,现在却只是背着书包走进房间,关上门,首到吃饭时才出来,扒拉几口饭就又回房写作业。

有一次她半夜起来,看到儿子房间的灯还亮着,推门进去,发现他正对着那张合照发呆,手里攥着她掉在沙发上的内退申请表,眼角挂着泪:“妈,是不是我太能花钱,你才又出去给单位帮忙啊?”

她走过去抱住儿子,周阳把头埋在她怀里,哽咽着说“妈,我想爸爸了,我以后不乱花钱了”,那一刻,她所有的坚强都碎了,母子俩抱着哭了很久。

她反复跟儿子说:“跟钱没关系,是妈妈总在家不好,出去能帮同事整理材料也不累。”

从那以后,她更用心地照顾周阳。

知道儿子怕黑,每天晚上都会留着客厅的小夜灯;知道儿子喜欢打篮球,就用帮同事整理材料的补贴给他买了新的篮球鞋;知道儿子因为父亲的离开变得敏感,从不在他面前提“改嫁”或“找对象”之类的话。

只想着等儿子考上大学,等他真正懂事,再考虑自己的事——她是机关出来的人,做事习惯“稳”,总觉得日子要一步步的过,不能慌。

九点十五分,门口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

林如兰赶紧迎上去,接过周阳肩上的书包:“今天晚自习这么晚?

饿不饿?

我把菜热一下,顺便给你装盒草莓,明天带去学校。”

周阳点点头,没说话,换了鞋就往房间走。

林如兰看着他的背影,比去年又高了些,肩膀也宽了,只是走路时总低着头,不像以前那样昂首挺胸。

她叹了口气,转身去厨房热菜——灶台上还放着她下午整理的“高考助学政策摘要”,打算等儿子吃完饭跟他说说。

饭菜重新端上桌,林如兰给周阳碗里夹了一大块肉丝:“多吃点,今天的肉很嫩。”

周岳以前就喜欢这么炒,周阳特别爱吃。

这会儿他默默扒着饭,偶尔夹一口菜,眼神却落在了桌角的“助学政策摘要”上,小声问:“妈,这个……真的能申请到钱吗?”

林如兰心里一暖,赶紧说:“能啊,妈以前在机关就帮人办过,只要材料齐,流程很顺。

等你考完试,咱们一起准备,不用怕麻烦。”

周阳“嗯”了一声,夹菜的速度快了些。

吃完饭,周阳主动收拾碗筷,放进水槽里。

林如兰走过去,想接过他手里的碗,却被他轻轻推开:“妈,我来吧,你歇会儿,别总坐着,对腰不好。”

看着儿子笨拙地挤洗洁精、洗碗,林如兰站在旁边,心里既欣慰又酸涩。

她知道,儿子不是不爱说话,只是把对父亲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安,都藏在了沉默里。

而她能做的,就是守着这个家,守着儿子,用自己在机关练就的“细心”和“稳当”,一点点温暖他那颗渐渐变冷的心。

洗完碗,周阳回了房间,关门前,他突然回头看了林如兰一眼,轻声说:“妈,明天再帮我带份‘政策摘要’吧,我想看看。”

林如兰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点点头:“好,你也别学到太晚,注意眼睛。”

客厅里的灯还亮着,林如兰坐在沙发上,拿起手机翻了翻相册,里面大多是周阳的照片,从牙牙学语的婴儿,到阳光开朗的小学生,再到如今沉默却懂事的高中生。

相册最后,还存着她去年办理内退时,和机关老同事的合照,照片里的她穿着正装,笑得很踏实。

她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心里默默想着:他爸,你放心,我一定会把阳阳照顾好,等他考上大学,等他成家立业。

林如兰起身关掉客厅的灯,只留下那盏小夜灯,暖黄色的光笼罩着小小的客厅,像一层温柔的保护罩,守护着这个只有母子二人的家。

她知道,未来的日子或许还会平淡,或许还会有难捱的时刻,但只要她和儿子在一起,只要她还能靠着机关的经验帮衬家里、帮衬儿子,这样的日子,就不算难熬。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